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到十一月底,敢于往来八莫的商人,个个背景通天,都有信心能掌握了缅军切断航路的确切消息。
战火纷飞的大背景下,少数的胆大妄为的走私大商人,利用这个没有同行竞争,以及物价飞涨的大好机会,赚得盆满钵满。
可惜这样时机太短暂了,44师刚有动作,最后一批商人就逃离了八莫。至十二月初,八莫集市彻底熄业。曾经繁华的八莫码头,只余一批靠岸的走私货船。
-------------------- 第75章 华夏与苏联,谁是缅共幕后支持者 --------------------
十一月下旬以来,缅甸特使多次拜会华夏外交部,在国际舆论的助推下,几次三番向京城施加压力。华夏外交部的回应相当积极,对缅甸外宾和颜悦色的劝慰和安抚,对外界舆论所指更是予以否认。
对内,外交部多次向国务院提交意见,甚至僭越地提出严惩缅共以满足缅甸政府诉求的解决办法。
到十二月初,外交部的建言只换来了卓希贤的一句简单的话:别添乱!
此话一传出红墙,外交部立刻熄火,不敢再四处串联搞小动作了。胡乱邦罕见的没有开口,没了宣传口老大的支持,下面要搞事的群体就更不敢高调发声了。
因缅甸哭泣事件所引起的风波,在华夏内部没能掀起波澜就被平息了下来。
12月8日,京城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全国财政领域的干部齐聚京城,为1981年的财政计划而商议、施行。
忙碌一白天的会议后,各司长和处长们在机关食堂吃着晚饭,并闲聊了起来,大家有意识的将话题引向缅甸方向。
听了同僚的高见后,汪海铭忍不住大声说:“卓主席说得对,有些人就是在添乱。”
汪海铭说的主席是指政协主席,以他老人家的话为讲话开端,正在吃饭中的干部们竖起耳朵,耐心地听下去。
“缅甸算老几,那个吴拉蓬说话,我们就该听,就该立刻去做?”
汪海铭喝口汤,缓口气又说:“我不是外事口的人,外交我不懂,也没资格提意见,但外汇领域,我能说几句吧?”
同僚很捧场,粤省财政厅的赵处长用广普捧场:“老汪,你是外汇司长,你没资格,谁有资格?”
大家听了哈哈大笑,对汪海铭要说的话更感兴趣了。
“有些人拿着缅共的外汇装糊涂,在这里我就不说谁了,反正我们也没法去新乡吃牛排。”
这话一说,大家会心一笑,都乐了。
“我就说点大家都知道的事。黄浦江边码头上的进口设备,价值三千多万美元,是中央专款采购的,我们外汇支出计划内早就花光。这笔专款可是香江木西集团给的港元。”
“今年我们外汇和财政有多紧张,在座的所有人都清楚。咱们华夏讲究道义,可不能干只占便宜的事。要我说,有些人眼界太小,只会随着所谓的舆情飘,却脚不粘地气。”
赵利明那特色的广普音传来:“人家明年说要换15亿港元,这钱要不要拿?有些人肯定不暇思索地说要的,可他们却不知道人家缅共愿不愿意给。他们啊,当家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贵,只知道伸手指这要那。”
“我看有人在装糊涂,反正没了一大笔外汇,他们不背锅。”
魔都的李秋明是老干部,他开口说:“我听有人说要彻底断绝经济往来,采购的工业项目也不给人家了。这不是纯属捣乱吗?”
“川省的杨厂长来京时,忍不住跟我诉苦,收了南边一大笔外汇,可中央不让合作,连遥控飞机的小部件也不让卖了。这不是逼着工厂违约吗?老杨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,钱拿了,却想履约都不行。这可真是开放以来的一大怪事。”
“我就没听说过拿了国外的外汇,还不给人家办事的情况。这挺丢脸的,若按契约精神,这可没有和国际接轨。”
12月10日,华夏驻联合国代表再次严正声明,华夏不干涉缅甸内政,更不支持任何一方的战争行径。华夏希望交战双方停止交火,用谈判协商来解决国内问题,最终实现缅甸的长久和平。
华夏表态一如既往的稳定,但显然不符合炒作缅甸内战的西方国家利益,于是各国媒体又密集报道起来,报道文字间隐隐约约将战争支持者的帽子盖给了华夏。
12月12日,《南华早报》刊登头版英文专题报道,标题非常惊悚,为:红色帝国的印度洋新战略,缅共正在成为另一个越南。
标题耸人听闻,内容也非常爆炸。标题下方是左右两张照片,右边是正在卸载军火的货轮,左边是一架卸货的军用货机,飞机背景是郁郁葱葱的丛林。
正文内容是南华早报记者调查发现,缅共驻港机构秘密采购苏联军火,并在香江达成交易后,军火船南下越南,最后空运至缅北孟瑙机场。
报道非常深入,揭